一直以来,五洲医疗都秉承着“推动早筛早诊,让生命更美好”的使命,以及“为万家客户提供早筛产品、为亿级人群提供早筛服务”的愿景,推进幽门螺杆菌和胃癌早筛早诊工作。为了深化公众对幽门螺杆菌和胃癌早筛早诊的认识,我们特别推出了“保胃谈”专栏。“保胃谈”致力于通过真实的故事,传递早筛早诊的重要性,让更多人了解幽门螺杆菌和胃癌早筛早诊的重要性,推动降低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。我们希望通过这个专栏,能够唤起更多人对于胃部健康的重视,为构建一个更健康、更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。
保胃谈
花了近1500元,结果杀菌失败!
为什么治疗后,幽门螺杆菌(Hp)还是没被杀死?
最近,罗先生非常开心,因为自己去医院做了呼气检测,发现检查结果终于不再是阳性。拿着显示HP(-)的检查单,罗先生向我们叙述了他坎坷的“杀菌史”。
花了近1500元,结果杀菌失败
去年9月中旬,罗先生通过体检发现自己感染了幽门螺杆菌(Hp)。为进一步查明胃部情况,罗先生还约了无痛胃镜,前前后后花了近1000元。王医生查看报告后,确定罗先生只需要吃药杀菌便可以缓解情况,为罗先生开了奥美拉唑、枸橼酸铋钾、阿莫西林和左氧氟沙星等药品,也即使用铋剂四联疗法来帮助罗先生根除幽门螺杆菌(Hp)。王医生还嘱咐罗先生吃完药4-8周后来检查。
好不容易熬过了吃药期,罗先生在去年12月初回医院复查,竟发现检查结果仍是阳性。想到自己花了三四百,且吃药的时候又是腹泻,又是肠胃不舒服,罗先生觉得自己真是“白受罪”,于是决定找王医生“理论”。
王医生了解情况后,问了罗先生几个问题:
每天有准时吃药吗?
药品剂量是否吃对了?
以前是否吃过左氧氟沙星等药品吗?
服药期间是否抽烟、喝酒了?
家人朋友中,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患者?
服药期间是否经常出去吃饭?
······
在王医生的询问下,罗先生回忆,自己确实因为肠胃不舒服,出现停药1-2次的情况,并且自己平时应酬多,晚上隔三差五需要出去吃饭,喝酒更是难免,且餐桌上人多,很难确定大家是否携带幽门螺杆菌(Hp)。
王医生了解情况后,叮嘱罗先生,首次治疗非常关键,治疗不成功,后续治疗的根除率会下降,根除难度会增加,之后一定按时按量吃药,戒烟戒酒,减少外食,争取二次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(Hp),不留隐患。
因为两次根除治疗之间需要间隔3-6个月,所以罗先生等到5月初才进行二次治疗。期间,罗先生尽力减少应酬,按时吃药,不敢掉以轻心。
6月,罗先生抽空来医院做了检查,终于发现检查结果转阳为阴。至此,曲折漫长的杀菌路终于画下一个句点。
交谈末尾,罗先生感慨道:“上了年纪最怕身体出问题,胃出毛病了更是吃饭都吃不好,现在终于可以放心了。不过真的要注意,当初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感染上的,想想吃饭用公筷还是对的,至少可以预防。”
幽门螺杆菌(Hp)根除治疗为何失败?
幽门螺杆菌(Hp)是一种螺旋形的革兰氏阴性菌,主要寄生于人体胃黏膜上皮,是引起慢性胃炎、消化性溃疡、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(MALT)淋巴瘤和胃癌的重要病原体。根除幽门螺杆菌(Hp)不仅可以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复发,还可以显著降低胃癌的发生风险。然而,近年来出现幽门螺杆菌(Hp)根除困难的案例,引发了专家的关注。
2021年,AGA专家认为按照当前指南推荐的一线Hp根除治疗失败≥1次即为难治性Hp感染。我国最新的“国六指南”定义为:难治性Hp感染指至少连续2次规范的根除治疗依然未获得成功根除的情况。
难治的原因主要包括3个方面:
抗生素耐药的挑战
《2022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指南》建议在幽门螺杆菌(Hp)感染初次和再次根除治疗中使用铋剂四联方案,疗程为14天(强推荐,中等质量)。除了质子泵抑制剂(protonpumpinhibitor,PPI)和铋剂,推荐的抗生素组合见下表(强推荐,中等质量)。
注:铋剂四联方案中标准剂量质子泵抑制剂包括奥美拉唑20mg、艾司奥美拉唑20mg、雷贝拉唑10mg、兰索拉唑30mg、泮托拉唑40mg、艾普拉唑5mg,餐前0.5h口服。铋剂:不同药物的用法略有区别,如枸橼酸铋钾220mg、2次/d,餐前0.5h口服。推荐疗程为14d。
近年来,幽门螺杆菌(Hp)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显著增加,给其根除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。在中国,克拉霉素、左氧氟沙星和甲硝唑的耐药率分别从22.1%、19.2%和78.2%上升至37.0%、34.2%和87.9%。这种高耐药性使得传统的三联疗法(PPI+克拉霉素+阿莫西林或甲硝唑)的根除率下降到80%以下。此外,部分地区一些原本耐药率低的抗生素(如阿莫西林、呋喃唑酮、四环素)耐药率也在悄然升高。因此,探索新的治疗方案以应对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变得尤为重要。
患者依从性的影响
患者的依从性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原因,要想根除,必须做到以下几点:
治疗期间,必须按医嘱服药。部分患者会因为吃药麻烦、不方便服药、忘记带药等原因少服、忘服,导致治疗效果不达预期。
服药期间也不能随意弃药,随意弃药有增加赖药性的风险。若根除不成功,会导致二次治疗难度加大。服用部分药物期间,身体可能会出现口苦、黑便、头晕、恶心呕吐、腹泻、腹痛、皮疹、发热等不良反应,建议及时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,进行换药,不能自行换药或停药,降低治疗效果。
胃部症状缓解后,仍要继续服药,达到服药周期后才能停止。有时候,胃部情况缓解仅表示暂时的情况改善,要想长久放心,就需要进行完整治疗。
服药的同时,务必要戒烟和酒。特别是酒,酒会妨碍药物的疗效,降低根除率。
医生专业度的考量
如何避免难治性Hp感染更需引起临床医师的广泛重视。
根除Hp治疗首战即决战。医生应根据患者情况,选择抗生素组合,提高首次根除率。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克拉霉素、甲硝唑、左氧氟沙星均为高耐药和多重耐药地区。因此,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选择药敏指导下的精准治疗,无药敏试验支持绝不能选用3种高耐药抗生素的两两组合。
《2022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指南》建议,在克拉霉素、左氧氟沙星和甲硝唑多耐药地区,或对大环内酯类、喹诺酮类和硝基咪唑类抗生素均有既往用药史的患者,推测可能存在难以根除的情况时,可酌情使用含呋喃唑酮的铋剂四联方案,推荐的抗生素组合包括阿莫西林1.0g、2次/d联合呋喃唑酮100mg、2次/d;四环素500mg、3-4次/d联合呋喃唑酮100mg、2次/d。
对于青霉素过敏的H.pylori感染者,建议使用含四环素和甲硝唑的铋剂四联方案,或头孢呋辛代替阿莫西林的铋剂四联方案。建议使用克拉霉素、左氧氟沙星和甲硝唑两两组合的铋剂四联方案时,使用全剂量(1600mg/d)甲硝唑。
患者的基因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。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可以帮助选择合适的质子泵抑制剂(PPI)剂量,提高治疗效果。CYP2C19是肝脏中一种重要的药物代谢酶,其基因多态性会影响PPI的代谢速度,从而影响治疗效果。通过检测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,可以个体化调整PPI的剂量,提高Hp的根除率。
临床不规范和无效治疗是造成当前“难治性Hp感染”的主要原因。高耐药抗生素组合方案导致继发耐药、多重耐药升高,引起医疗资源浪费,造成医源性的“难治性Hp感染”。临床医师应本着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,选择低耐药抗生素两两组合用于初始治疗。
治疗期间如何实现“药到病除”?
根除幽门螺杆菌(Hp)期间,患者需要做到以下几点,才能更好地辅助完成根除治疗,同时杜绝感染与被感染的可能。
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,如PPI(**拉唑)、胶体果胶铋饭前半小时服,呋喃唑酮、阿莫西林等抗生素饭后马上服用,完整服药14天。出现轻微不良反应,应坚持服药,严重不良反应需至医院就医、换药。
服药过程中禁服酸的食物、水果、海鲜、烟酒、辣的食物、奶制品和豆类,尽量不要抽烟喝酒,以免影响药物治疗效果。
减少外出吃饭的频率,建议吃饭时实行分餐制,习惯使用公筷、公勺。幽门螺杆菌(Hp)感染往往有家庭聚集性,家里也提倡使用公筷,以免“一人得病全家感染”,同时,注意不将食物嚼碎了喂小孩。
尽量避免喝生水、吃生的食物。这是因为,幽门螺杆菌(Hp)在自来水中可能存活4到10天,而在河水中可能存活3年以上。
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饭前便后洗手。呕吐物、粪便应及时清理,手和器具应消毒。注意保持口腔卫生,定时更换牙刷。定期对餐具进行高温消毒。
目前,幽门螺杆菌(Hp)治疗已经形成了专业的体系,只要根据具体情况规范化治疗,大多能够完成根除治疗。希望大家都能够重视幽门螺杆菌(Hp)的问题,积极采取预防措施,并在必要时及时就医,以此减少幽门螺杆菌(Hp)感染率,和胃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,保护胃部健康,享受美好生活。
*文中药方仅做陈述用,有类似疾病的患者,请遵医嘱服药。
参考文献:
[1] 谢川,吕农华.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,难在哪里?[J].中国实用内科杂志,2023,43(04):269-271.
[2] 2022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指南[J].胃肠病学,2022,27(03):150-162.